找到相关内容645篇,用时1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般若中观的心理效应和佛教的自我否定再生法

    日多烦忧”,人们有什么理由留恋于尘世,不进入佛所描绘的“极乐”之土呢?于是佛教就向人们讲示了它的道谛——以般若为纲的三十七道品。  道谛的道,指的是道路和方法,也就是指导解脱于痛苦、证得涅槃的方法和路径。释迦牟尼佛最初说法时只有八正道,后来佛教继续发展,又增加了四念处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,共七项三十七条方法,合称为七科三十七道品。这三十七道品涵盖了整个人的精神和生活,使修行的人处于...

    冯学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0239356.html
  • 从佛教流派谈观音

    菩萨行,小乘则着眼于“三十七道品”的宗教道德修养。  佛教传入中国后,逐渐被炎黄子孙所接受和研究,由于有各自的理解和悟性,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学派。汉魏两晋南北朝佛学共有七家十四派,但各派主要是介绍西来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74342036.html
  • 三十七菩提分

    佛教教义。亦译三十七道品三十七觉支等。指佛陀教导众生修证圣果的三十七种途径和方法。菩提分,意即成就佛教四圣谛的智慧,通向涅槃圣果的道路。分为七科,即四念住、四正断、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圣道支。亦译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分、八正道。《俱舍论》卷二十五称:“三十七法顺趣菩提,是故皆名菩提分法。” 四念住四种以智观境的方法。世人攀缘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境,生起净、乐、常、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3943215.html
  • 佛教经典论著选读基础

    佛教,律仪守持与忏悔业障,三十七道品修学,发菩提心与六度四摄中的内容加以了解,精读其中一部分,然后根据自己的因缘情况,选择一个具体的佛教学派的论述进行专题学习,先阅读其中所依经典,然后阅读论著,以便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03145530.html
  • 救护众生之道——人间佛教经证

    佛法能使众生离苦得乐,乃世间至善之法,例如:了解四圣谛、三法印能洞彻世间实相,奉行四摄、六度能广结善缘,遵守五戒、十善能远离罪垢,勤行三十七道品能深入佛慧……,凡此像善友一样,指引我们如法修持,圆满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12145649.html
  • 西藏的佛塔

    三十七道品在内的六十名数。   佛经中云:造塔、绕塔、顶礼佛塔甚至只是见到佛塔或被其影子触及身体的众生,都能得十八种很大的利益。佛经中有一件记载:一只苍蝇为追逐粪便的臭味,无意中飞行绕了佛塔一周,因为这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0147740.html
  • 弥勒净土与弥陀净土之比较

    如修三十七道品,破四住烦恼,断见、思二惑,住首楞严三昧大定,而得见法身佛。如参禅修密。  (3)不即不离出三界:即修六事法门上升兜率净土,见弥勒菩萨,得不退转,授记作佛。  以上三种出离三界的法门,有...

    寂雯居士讲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504857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与现存的上座部佛教

    以为每个人必须修学这些文本里面所有的核心内容才会得到成果。如“三十七道品”的观点,在早期经典中,很明确,没有这个观念。一般只是在“三十七道品”中的某一项努力就可以了,如四念处或八正道等,但集成的结果...保持早期的观点,但它可能引起一种误读。   以整个“三十七道品”的内容为实际修学内容的人大有人在,但这只分散了精力,并导致对于核心精神的逐渐忘失和形式主义的泛化。我们在现存上座部佛教、汉传佛教、藏传佛教...

    那兰陀长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93749251.html
  • 佛法的受用

    !至于理论的复杂、艰深并不是必然的,它是哲学化的结果,我想这是较为中肯的看法!  生:修行的要领是什么?  师:世尊在世时,以四圣谛、十二缘起为说法核心,以三十七道品为修行准则。后代佛教徒发展出很多的...

    辜隐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15549580.html
  • 道谛

    引发的苦恼不安,不外表现于行为、语言和意念,修学解脱之道,也不外是针对自身的行为、语言和意念去加以觉察、改善。释尊所开示的解脱法门有:四念处、四正勤、四如意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等,合称为三十七道品。这些法门并没有必然的次第,而是相关相摄,互有详略,一般多以八正道为代表来说明道谛。 八正道是:正见、正思、正语、正业、正命、正勤、正念和正定。修习八正道就是努力去除不正确的行为、语言和...

    释显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63052804.html